《苹果树上的死神》深入浅出的生命教育课
4404221
2017-09-18


主播:白杨叔叔

交通广播主持人,温暖讲述,与爱同行。

喜马拉雅电台:白杨叔叔讲故事

微信公众号:白杨叔叔讲故事(baiyangjianggushi )


《苹果树上的死神》


未标题-1.jpg

晚安故事《苹果树上的死神》

适读年龄:3岁--8岁

故事主旨:了解生命的意义



故事简介


狐狸有一棵苹果树,总是有小动物偷他的苹果吃,他对此非常恼火却又无计可施。一天,他用陷阱抓住了一只偷苹果的黄鼠狼。黄鼠狼为了求饶,许诺他一个愿望,于是他许愿所有碰到苹果树的东西都会被黏住,除非他亲自来解放,否则谁也不能离开。愿望果然实现了,苹果树黏住了许多动物,甚至,他骗死神到树上去摘苹果,把死神也黏在了上面!没了死神带他离开这个世界,狐狸拥有了无尽的生命,可是,看着身边熟悉的伙伴和景色一点点逝去,他开始思考:无止尽地活着,真的快乐吗。

1.jpg


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个很严肃很沉重的话题,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跟孩子谈论什么是死亡。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死亡是个无法逃避的话题。那么如何跟孩子谈死亡呢?大多数家长是用回避的方式来对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心理学角度,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产生对死亡的疑问和恐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特定年龄的孩子为什么会恐惧死亡呢?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未知事物产生的自然恐惧


当孩子对某个事物模模糊糊地有所感性认识或情绪体验,却又不大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在死亡这件事上也如此,如果孩子一开始肆无忌惮地谈论死亡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现父母对这个话题很敏讳莫如深或者禁止谈论这个话题,就可能把死亡这个概念跟一种非常可怕的涵义关联起来,进而产生恐惧。


2、所有的思维定式被打破带来的焦虑


在生命之初的几年里,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孩子也许没有机会经历亲人、宠物的死亡或者关于遇难的血腥场面,一旦哪天他们被迫面对这些事实了,就可能会蓦然发现人是会“变没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原来那种自己永远会像今天这么平安,永远会和妈妈在一起的思维定式会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人总有一天甚至随时都可能死亡的新观念,在这种新的认知没有找到平衡的支点之前,孩子就可能处在焦虑之中,除非他们找到不用那么担心的理由。


3、担心事情发生在自己和亲人身上


即使孩子生活中没有什么关于死亡的事情发生,甚至父母并没有用关于死亡的焦虑的情绪影响孩子,但到了某个阶段,孩子还是会自然产生对死亡的恐惧。这通常是因为。随着知识面的拓展,他们往往不可避免地了解了死亡的真实,偏偏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已经相当丰富,非常容易把一切事物都跟自己联系在一起。一旦遇到死亡的概念,他们会不可避免地把它跟自己或者亲人联系起来,这对于5、6岁正处于感情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发生对死亡的消极情绪体验。

2.jpg

面对“死亡”这个必须面对但谁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大人们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 婴幼儿(0-4岁) , 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 4-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惧怕父母死亡时,要坦然地解释事实,可以紧紧地抱住孩子,告诉孩子父母现在不会死的,会陪他慢慢长大,即使老了会死,也会是在他长得很老很老之后,这种方式,会让孩子相对地放松接受,甚至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一个支点。


● 上了小学(7-13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3.jpg

死亡是正常的生命轮回,如果能进一步经由这个话题启动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智慧,要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结果,要善待生命和热爱生命!



和宝宝一起睡前听的

「晚安故事」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